“多留几天倒也没什么必要。我回去还得准备些事,等那边安排妥当了,我会带人过来,开始交接的事。”
“毕竟咱们之间还有交易没完呢。”
“再说啦,这几日你也肯定有不少事要办吧。”
“那些被抄家的大臣们,够你忙一阵子了。”
朱由检听了没反驳,只是轻轻点头:“既然这样,那我就不再挽留了,我也得处理不少事情。”
朱雄英笑着说:“下次我来的时候,希望能看到一个全新的朝廷。”
朱由检点点头:“您放心,一定会有变化。”
朱雄英不再多言,径直走向御书房,很快便不见踪影。
看着朱雄英离开,朱由检收回目光,望向皇城方向,低声说道:“朕也该去看看我的那些好臣子们了。”
……
另一边,回到自己世界的朱雄英立即召集大臣商讨准备事宜。
这事肯定瞒不住的。
毕竟以后会有源源不断的人都会被送到这个世界。
要是朝廷上下不全力配合,明末超过两亿的黑户,怎么能悄悄地安排好?
而且朱雄英也根本不想隐瞒。
对普通人来说,有了这种好事可能会藏着掖着,生怕被别人发现。
但对朱雄英来说,完全没必要。
他是大明的建武帝,文治武功都已经达到巅峰。
他一句话,没人敢质疑。
无论是文武官员还是平民百姓,都可能因为他说的一句话,甘愿赴汤蹈火。
原因很简单,朱雄英改变了大明九成以上百姓的命运。
现在的大明,几乎人人都过得很滋润。
小孩有学上,壮年有活干,穷人有人帮,遇难有人扶,老人有依靠。
比起以前,百姓的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
而这全都是朱雄英带来的。
所以他在百姓心中地位极高。
可以说,在这个世界里,朱雄英已经是神一般的存在。
所以他不用向任何人解释或隐瞒什么。
当然,朝廷里的官员听到另一个世界的消息后还是很震惊的。
尤其是听说那里也有个大明时,更是惊讶不已。
皇帝说完那个惊世骇俗的想法后,朝堂上的大臣们虽然一开始震惊得说不出话,但很快就开始相信了。毕竟朱雄英之前带来的惊喜太多,从火铳到燧发枪,再到蒸汽机,每次都有新东西让人目瞪口呆。现在又突然冒出个“另一个世界”,虽然大家很震惊,但想到以往的经历,反而觉得没什么好怀疑的了。
大臣们心里甚至隐隐期待,每次皇帝发现新东西,总是能让国家受益匪浅。果然,皇帝接着就提出要从那个世界的大明朝引入两亿多汉民过来。这一下,连平时稳重的老臣们都忍不住张大了嘴,两亿人!这几乎是现在整个大明汉人总人口的两倍多,想想都让人紧张得不行。
但冷静下来后,大臣们却兴奋起来。大明现在最缺的就是人,尤其是汉人。虽然疆域辽阔,土地肥沃,但现有的八千多万汉人根本撑不起这么大的国家。而被统治的其他民族加起来有将近三亿人口,这让大明面临着巨大的管理压力。如果能增加两亿汉民,不仅能缓解这种压力,还能更好地推广汉文化,同化其他民族。
未来的某一天,整个欧亚大陆的人都说汉语、写汉字、学汉文化,血液里或多或少都有汉人的基因。到时候,大明对这片大陆的统治就会牢不可破,汉人也会成为这里最大的族群。
其他的族群,只能算是汉人大家庭里的分支。
要实现大规模的人口融合,得有足够的数量才行。
八千万汉人想融合三亿其他民族的人口,这风险不小。
一不小心,可能就不是融合,而是被同化。
到时候汉民族反而成了那些异族壮大的养分。
因此,关于人口融合的计划,因为双方人数差距太大,朝廷官员们都很头疼。
但最近,皇帝竟然从另一个世界带来了两亿汉人。
这简直让满朝文武惊喜万分。
有了这两亿新来的汉人,大明统治下的汉人总数达到两亿八千多万,快接近三亿了。
这就跟被统治的其他民族的人口差不多持平了。
人口差距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了。
虽然那些异族也有三亿人口,但他们杂七杂八的不成体系。
面对将近三亿纯正汉人的冲击,他们最终只会被同化、消失。
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,朝廷上下都非常兴奋。
而且这两亿汉人的到来,会给大明的发展带来多大的好处?简直是无法想象。
什么才是大明最重要的生产力?
人!
这是朱雄英即位时对大臣们说的。
这句话一直被朝臣们奉为真理。
正因为有这样的想法,所以对两亿汉人的到来,大家都热烈欢迎。
于是,在朝廷一致同意后,
这个庞大的帝国开始全面运作起来。
从中央到地方,所有人都忙着为接纳这两亿汉人做准备。
同时,按照朱雄英的命令,一支由工部组织的超过五百万人的大型采矿队伍正在迅速集结。
并且,一份详细的辽东矿区分布图也摆在了工部办公桌上。
就在这个时候,大明帝国上下都在忙碌的时候,
乾清宫里,朱元璋正皱眉听着身边的太监听取汇报。
作为大明的开创者,看到这么大的动静,他不可能无动于衷。
听完太监的报告后,朱元璋皱眉问道:
“另一个世界?”
太监听话回答:
“回禀太祖,老奴猜测,之前陛下派出去的十万禁军,可能就和那个世界有关。”
“而且,我查过,那十万禁军进了陛下书房后就消失了。”
朱元璋轻轻点头,他对这位孙子的种种行为早已见怪不怪。
对于出现另一个世界的说法,他和朝中的大臣一样,起初感到惊讶,后来也就接受了。
朱元璋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大孙子朱雄英,但当他听说可能有个新世界出现时,眼睛亮了。他嘴上虽埋怨说:“这小子是不是真找到另一个世界了?打算带两亿人回来?”又怪孙子没告诉他,显得很不高兴。
太监赶忙劝说:“皇上心里肯定想着您呢,怕您担心才没说。”朱元璋听后更不满了:“我身体好得很,一顿能吃仨馒头一碗粥,哪就老了?”他又指着朱雄英说:“你少替他说话,快去把他找来,我要问问当了皇帝是不是就不认我这个爷爷了。”
这时朱元璋忽然想起皇后,小声问太监:“她睡了吗?”太监点头说是。朱元璋松了口气但也担忧:“她身体越来越差,我怕她撑不过我。”太监安慰道:“皇上请民间名医照顾她,您别太担心,她活到百岁应该没问题。”朱元璋听了笑了,催促太监快去找朱雄英过来。
很快太监领着朱雄英进来。朱雄英恭敬地行礼:“爷爷安好。”在别人面前他是皇帝,在朱元璋面前只是个孙子。朱元璋哼了一声:“每次都这样客气,咱们之间还用得着这套?”朱雄英笑着回答:“给爷爷行礼多正常,我可是真心尊敬您的。”
朱元璋听了心里挺受用,但嘴上却不肯承认:
“是吗?我还以为你当了皇帝,就觉得自己这个爷爷没用了呢。”
朱雄英愣了一下:
“皇爷爷您这话什么意思?我怎么可能这么想?是谁乱传这种话?”
朱元璋冷哼一声:
“那你告诉我,发现了另一个世界这么大的事,为什么不先跟我讲?非得让我从大臣那里听说?你怎么想的?”
朱雄英听了直想苦笑:
“皇爷爷,您也没派人来问我!再说,我也是今天头一次接触到那个世界,一整天都在那边待着。回来后忙着召集大臣商量事情,一时忘了通知您,这是我的错。但您也不能因此就冤枉我。您可是我亲爷爷,别闹脾气好不好?”
朱元璋不高兴地说:
“什么叫闹脾气?你把我当小孩子了吗?算了,这事我不跟你计较。那你先跟我说说,你发现的那个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?还有那两亿汉民是怎么回事?”
朱雄英也没藏着掖着,把明末的情况全说了。
听完朱雄英的话,朱元璋震惊得说不出话:
“你是说,那个世界也有个大明,跟我们这边一模一样,只是晚了两百年??”
朱雄英点点头又摇摇头:
“大明之前的历史确实一样,但从大明建立之后就不一样了。简单说,在那个世界,我八岁就病死了。”
接着,朱雄英详细介绍了那个世界的真实历史。
这一讲,朱元璋听得一头雾水。
“所以那个世界里,你八岁病死,你奶奶过两个月也去世了,你爹在你们死后十年也死了。后来我还杀了蓝玉和其他淮西武勋,立了你弟弟允炆当皇太孙。我死后,允炆即位,想要削藩,还囚禁并逼死了自己的亲叔叔。然后你四弟起兵造反,打赢了靖难之役,成了永乐皇帝?”
朱元璋说到这里,脸色越来越难看:
“之后你四弟这一支的皇帝更奇怪,有吃货、玩蟋蟀的、做俘虏的、不务正业的、修仙的、当木匠的,一个比一个不靠谱,连个正常的都没有。”
"幸好这是那个世界的明朝历史,要不然就算我死了,估计也能气得从棺材里蹦出来!"
朱雄英听了心里暗暗嘀咕:"要不是因为你是我穿越来的,你的棺材板怕是真的压不住。"